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

《爱因斯坦谈人生》(十四) 

《爱因斯坦谈人生》(Albert Einstein:The Human Side) 
[美]海伦·杜卡斯,巴纳希·霍夫曼 编
高志凯 译 刘蘅芳 校
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年10月 

        ※    ※    ※

  在爱因斯坦的文稿中我们还发现了一首似乎尚未发表过的四
行诗,对这首诗的写作原因和写作时间我们都一无所知。

  “我们”这个字眼我总信不过,
  没有人能指着另一个人说:“他就是我。”
  协议背后总有些事情不大可靠,
  外表的一致掩盖着鸿沟一条。

        ※    ※    ※

  读者在阅读下文时,应首先记住两点。第一,有一次提香在
给查理五世皇帝画肖像时,不慎把一支画笔掉在地上,皇帝特为
替他捡起画笔,并说一位皇帝为提香效劳是提香受之无愧的。第
二,圣弗罗里安①经常被描绘成手持容器倒出烈焰的形象,人们
经常祈求他的帮助以免发生火灾。但是爱因斯坦在附言里所用的
那一句话在德文中是一句流行的用语,适用于各种灾难。

  一位著名德国作家曾为许多名人画过肖像,他准备最终出版
一本专集。不久前他收到一家美国杂志的来电,请他画一张爱因
斯坦的肖像。这位作家准备在杂志刊登这幅肖像之后再把它收入
自己的专集。因此他于1931年11月2日给当时住在柏林的爱因斯
坦写了一封足以打动人心的信,询问爱因斯坦是否允许他来给爱
因斯坦画像。他说政治家们总是有求必应,从不拒绝他的请求,
因为他们需要扬名,但他知道爱因斯坦是不会轻易答应的。他又
说即使是查理五世皇帝也还同意让提香来为他画了几次像。他还
保证说,考虑到两方面的伟大程度不同,爱因斯坦将不必为他捡
画笔。

  爱因斯坦于1931年11月17日写了这样一封回信:

  如果提香给查理五世皇帝画一幅印在明信片上的、花上十个
芬尼就能买到的肖像,那么难道你还认为查理皇帝会那样热心吗?
我想也许他还会同样欣然地为提香捡起画笔,但他肯定会要求提
香不要这样到处去宣传他——至少别在他活在世上的时候这样做。

  因此,如果我也持有同感的话,请不要生我的气。再说不用
几天我就得离开这里去加利福尼亚,一点时间也抽不出来……

  附言:求求你啊,圣弗罗里安!饶了我的房子!去烧别人的
房子吧!

  ①圣弗罗里安生于现在的奥地利境内,基督教殉教者,在
1183年左右他被封为波兰和中欧其它一些地区的保护圣徒。他是
在罗马皇帝迪奥克里西安对基督徒的大迫害中殉难的。——译者

        ※    ※    ※

  为纪念广义相对论创立50周年,人们准备干1955年在伯尔尼
举行一次科学大会。这一理论是爱因斯坦当年在伯尔尼专利局工
作时创立的。爱因斯坦的朋友马克斯·冯·劳厄写信给爱因斯坦,
邀请他以贵宾的身份参加这次大会。但爱因斯坦此时已七十有六,
死神已经向他招手了。他于1955年2月给冯·劳厄写了这样一封
回信:

  我现在年老体弱,实在无法参加这种活动。同时我也必须承
认这种天意的豁免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解放,因为任何同个人崇
拜沾上一点点边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。

  下面摘录爱因斯坦于1949年12月27日写给一位艺术家朋友的
信:

  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认真负责?这真
是一个谜。这一切都是为了谁?难道说是为了自己?——一个人
不用多久就会弃世而去的。是为了同辈人吗?还是为了子孙后代?
都不是。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。

        ※    ※    ※

  1929年3月14日是爱因斯坦的五十寿辰,这是一件盛事,各
种礼物和贺电贺信从世界各地潮水般地涌来,五花八门的新闻记
者都争着要进行采访。爱因斯坦早就担心会出现这种情况,他事
先就逃出柏林的寓所躲了起来。事过之后,爱因斯坦面临着一个
问题:怎样才能感谢那些为数众多的祝贺他生日快乐的朋友们呢?
他提笔写了一首诗,这样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他请印刷商把
他自己亲手书写的原稿印刷多份,分别寄给他的朋友,在诗文前
后还经常加上几句问候之词。下面刊载这首诗的译文:

  今天人人都祝我快乐,
  用最美好的方式向我道贺。
  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,
  给我寄来真诚的问候。
  还给我寄来精美的礼品,
  连我这挑剔鬼也觉得称心。
  大家都在尽最大的努力,
  使我这个老人满心欢喜。
  他们用乐曲一样的优美声调,
  把这一天称颂得无比美妙。
  连街头小贩及其好友,
  也为我献上小曲多首。
  我快乐得好比进了天堂,
  象一只雄鹰在长空里翱翔。
  现在漫长的一天即将终了,
  请让我来向各位问好。
  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,
  太阳都为之兴高采烈。

  阿·爱因斯坦
  peccavit①1929年3月14日

  ①艺术家常在自己的作品上写上拉丁文词“fecit”,意即
“某某画”,然后再写上姓名日期。爱因斯坦在此用了拉丁文词
“peccavit”,意即“某某认罪”。

        ※    ※    ※

  在爱因斯坦五十寿辰时所收到的贺信中,有一封是诺贝尔奖
金获得者弗里茨·哈贝尔写来的,其中一段是:

  几百年之后普通人只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
代,但受过教育的人将把本世纪的前四分之一同你的名字联系在
一起,正如今天有些人把十七世纪末称为路易十四战争时代,而
另一些人则把它称为牛顿时代一样。

        ※    ※    ※

  十年之后,爱因斯坦的密友、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马克斯·冯
·劳厄为祝贺爱因斯坦六十寿辰给他写来这样一封贺信(当时爱
因斯坦已迁居普林斯顿):

  ……现在你真正安全了,仇恨再也无法向你肆虐。我知道你
在内心里已经对这种仇恨处之泰然了,你掌握了自己的命运。你
的事业成就现在和将来都将不为任何辱骂攻击所损伤,你比过去
任何时候都安全。只要地球上存在着文明社会,你的事业成就将
经久不败。

        ※    ※    ※

  1936年5月1日,一位著名的美国出版家写信请爱因斯坦帮忙。
这位出版家准备在他乡村别墅的侧面新建一座图书馆,现已破土
动工。他想在奠基时埋下一只密封的金属罐,罐里准备装入一些
对后代有考古价值的东西,例如他准备装入一份用特殊方法印刷
在能保存很久的优质纸上的《纽约时报》。他请爱因斯坦题赠一
段名言。为此他还特意随信寄来一张优质证券纸。他保证这张纸
至少可以保存1,000年。

  1936年5月4日爱因斯坦十有八九在那张可以保存很久的特别
纸上打了这样一封回信:

    亲爱的子孙后代:

  如果你们还没有变得比我们现在(或者说过去)更为正义、
更为爱好和平、更为理智的话,那么就请你们见鬼去吧!

  这是我怀着无比尊敬的心情所作的虔诚的祝愿。

  我是(或者说曾经是),
  你们的,
  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

        ※    ※    ※

  有人写信给爱因斯坦向他提了两个问题。第一,他是否从思
辨哲学中得到过什么启发?第二个问题有点前言不搭后语,它问
爱因斯坦是否也认为,随着现代物理对空间、时间、因果关系、
宇宙的边缘、始与未等问题的研究,这一“科学”,也就是思辨
哲学,是否已经失业了,换言之——他引证了科学家 R·C·托
尔曼的话——爱因斯坦是否同意这种观点:“哲学就是对一整套
为此目的而特意编造的术语的有系统的滥用”?

  1932年9月28日爱因斯坦从柏林写了一封回信:

  哲学是其他一切学科的母亲,它生育并抚养了其他学科。因
此人们不应该因为哲学的赤身露体和贫困而对她进行嘲弄,而是
应该希望她那种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会有一部分遗传给她的子孙,
这样它们就不至于流于庸俗了。

        ※    ※    ※

  1957年有人在了解到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产业管理局将欢迎
任何有关爱因斯坦的材料之后,就给管理局写来一封信,信中回
忆起七年以前曾有人建议举办一次题为“我将怎样度过最后两分
钟”的电视节目。接受采访的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两分钟是指临
死前的那最后两分钟。他们准备采访象埃莉诺·罗斯福①和阿尔
伯特·施魏策尔②这样的著名人士。此人当时也给爱因斯坦寄去
了一份邀请。这个电视节目的题目乍一看颇引人入胜,但这仅限
于第一眼。爱因斯坦看得比较透彻。他于1950年8月26日用英文
写了这样一封回信:

  我无法参加你们准备举办的电视节目“最后两分钟”。人们
怎样度过他们归天之前的最后两分钟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似乎无关
宏旨。

  在回忆这段往事时,此人还在信中写道:“无需说,这大大
地改变了我的生活。”

  ①埃莉诺·罗斯福,美国社会活动家,富兰克林·罗斯福总
统的妻子。——译者

  ②阿尔伯特·施魏策尔(1875—1965),法国基督教牧师、
哲学家、医生及音乐家,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金。——译者

(XYS20030131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